一、什么是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主要包括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和胆囊腺瘤三种。
二、如果体检中发现了胆囊息肉,是否应该切除?应该何时切除?什么样的胆囊息肉容易癌变?
由于胆囊息肉多无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病情就在不知不觉发展,直至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胆囊息肉首选B超检查。一般来说,大多胆囊息肉是良性的,对于病灶较小的息肉原则上不考虑手术,但需要每半年做B超动态观察。而直径大于1.0cm的胆囊息肉应主张手术治疗,以防止息肉癌变。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必要考虑手术治疗。
1)胆囊多发息肉样病变,多为固醇息肉,有腹痛等症状者;2)单发带蒂息肉,息肉直径大于1.0cm,有癌变可能者;3)胆囊颈部息肉,影响胆囊排空者;4)胆囊息肉伴有胆囊结石;5)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息肉轮廓不规则或短期内有明显增大的息肉;6)年龄>60岁的病人。
三、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癌变率高
这是因为,胆囊息肉可癌变,而胆囊结石也为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有关。晚期胆囊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10%。因此如果发现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四、切除胆囊对身体有无影响?
当医生建议胆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切除胆囊时,有很多患者都不愿意,有的是怕挨一刀,有的则担心切了胆囊,身体就“垮了”许多人因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或胆绞痛需切除胆囊时,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胆囊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切除胆囊是否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
其实,胆囊只起储存和浓缩胆汁的作用,它并不产生和分泌胆汁。真正产生和分泌胆汁的器官是肝脏。胆汁是帮助消化食物的物质,切除胆囊后,胆汁储存和浓缩功能虽然丧失,但胆汁仍能在小肠内与食物混合,起到消化作用。此外,由于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影响,绝大多数胆囊的功能已丧失,甚至可能癌变,胆囊已成为有害而无益器官,应果断地手术切除。现在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先进,采用微创手术,伤口很小,恢复快,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了。
五、对于有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因为平时没症状就放松警惕,务必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B超是目前早期诊断胆囊癌定性的首选方法。如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怀疑胆囊恶变:
(1)胆囊息肉直径1cm,基底较宽或复查发现逐渐增大。(2)胆囊壁不规则增厚0.5cm或有钙化斑。(3)胆囊增大,脂肪餐提示胆囊收缩功能障碍。(4)胆囊轮廓不清或边界不规则。
2、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饱胀,或原本只是轻度隐痛或胀痛的患者,疼痛程度加重或频率增加,或出现皮肤、小便发黄,要及时就诊。
3、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近期有原因不明的乏力、消瘦伴消化道症状者,如果单发息肉大于1cm,同时患有胆囊结石,应尽早诊治。
4、注意饮食,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因为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尽量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禁酒,酒精可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变大。
大多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根据统计,约有70%到80%的胆囊癌与胆结石有关,肝内胆管癌也与胆结石关系密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胆结石长期存在容易引起胆囊和胆管壁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反复感染,从而使细胞增殖调控紊乱,导致癌症。因此,除了定期体检外,多留意身体的报警信号,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右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时,应该多个心眼,医院肝胆胰外科专科就诊排除一下胆囊问题。
为了解更多肝胆胰疾病科普知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