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
周
一
引火汤
引火汤首见于清代陈士铎所著的《辨证录》,李可老中医在其中加入天冬、紫油桂后使它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笔者通过20余年临证实践,化裁出引火汤类方,用于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效果颇佳。文章以“气一元论”为宗旨,探讨阴阳气化奥妙,阐述引火汤类方的病机,结合临床案例浅析此方在论治晚期癌症中的效用。晚期癌症病人阴阳并损,在临床实践当中,有一类病人表现出了真阴不足、火不归原的病机,此时使用引火汤类方可以取得卓越的疗效,减轻病患痛苦。
引火汤出于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其药物组成为:熟地黄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麦冬一两,北五味二钱。
病案摘录
患者某,女,28岁。
年5月29日初诊,主诉:眠差、便秘14年。现病史:患者自14岁开始出现入睡难,4h方能入睡,易醒,噩梦多,烦躁易怒,寐差时右侧偏头痛发作频繁,跳痛,拒按,翻身则闪电样痛,精神紧张时加重。近14年,大便3-7日一解,无便意,无腹胀,需服通便药和使用开塞露,尖羊矢状后成形。饭后胃胀、嗳气后舒服,无反酸。年5月自扪及左乳一包块,未予重视。
年10月27医院彩超显示:①左侧乳腺低回声,考虑乳腺Ca可能?(45mm×19mm);②双侧腋下淋巴结。年11月4医院住院行手术,术后病理显示:左乳腺浸润性癌;腋窝淋巴结1/24枚见癌转移。
年12月16医院行化疗(AC方案),年12月17日该院PET/CT显示:①左胸壁、腋窝未见肿瘤残留;左侧内乳区淋巴结代谢活跃,考虑转移可能性大;②右侧上颌窦炎;③咽炎,左侧甲状腺高代谢良性腺瘤;④中度脂肪肝。医院改行EC方案化疗,化疗后改服法乐通。
年8月7医院复查PET/CT显示:纵膈内淋巴结转移;继续单服法乐通内分泌治疗。
年1月4日发现右锁骨上肿块,医院活检显示:淋巴结转移Ca,最大约30mm×14mm。
年1月9医院PET/CT显示:①双侧锁骨上、左内乳淋巴结、纵膈多个淋巴结转移灶;②双肺多发转移;③胸膜转移;④右侧胸腔积液;⑤右侧上颌窦轻度炎性反应;⑥重度脂肪肝;⑦右侧卵巢囊肿。
年1月17日-年3月12医院行“希罗达+诺维本”化疗,3个疗程。
年11月28日至医院行化疗5个疗程。
年5月27医院CT显示:①肺内结节影较前增大增多;②左侧腋窝、纵膈及腹膜后淋巴结大致同前;③肝左叶低密度灶可能;④胆总管似有扩张。
患者,未婚,12岁初潮,7-9/28-,近2个月月经推后。内分泌治疗期间月经未来潮,年4月份停止内分泌治疗,LMP:5/5-11/5,经量尚可,最多一日用5片,湿2/3,色鲜红,无血块,无痛经。白带色黄,质稠,无异味,无阴痒。烦躁,易怒,头重脚轻;面赤如醉;汗出以胸前、头部为主,汗后不怕冷;肋间隙胀满、闷痛;无口干口苦;胸中烧灼感,思冰冻饮,饮后无不适;痰多,色黄,质稠;纳可;手心热;小便调。舌郁红,苔白稍腻。脉沉。
处置
三阴冰伏,龙雷火上燔,阳明燥热太过,治则:引火归原,导龙归海,清解阳明燥热。方药:熟地黄90g,巴戟天30g,天冬30g,麦冬30g,茯苓15g,五味子6g,紫油桂(后下)10g,石膏30g,乌梅30g,生牡蛎75g,白术g,生半夏30g。予7剂,每日1剂,加水0mL文火煮2h以上,煮取mL,分2次,每日早晚饭后1h温服。
年6月5日。头重脚轻感消失;寐转佳,难入睡、易醒、梦多消失;肋骨间隙胀满、闷痛及胸中烧灼感消失;喜冰冻饮程度较前明显减轻;痰明显减少;服第1-3剂药时大便日2解,色黑,溏泥状,味臭,无不适;后转为日一解,细软条状,色黑,矢气频。时有面赤,潮热;时有噩梦、偏头痛发作;纳可,小便调。LMP:3/6,经量、色、质均可。舌郁红,苔薄白;脉沉细疾。
守上方去石膏、生半夏,改乌梅90g,加入黄芪g,白芍90g,海藻60g,甘草60g。予7剂,每2日1剂,加水ml文火煮2h以上,煮取ml,分2日,每日早晚饭后1h温服。
年6月20日潮热、噩梦消失;偏头痛未再发作;左淋巴结触痛消失;大便转成形,畅顺,不需服通便药;纳眠可。年6月11日医院B超显示: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较前检查(年9月6日),右侧者数目减少,测值减少,最大约5mm×4mm,左侧者大致同前。
按语
肿瘤患者体质属三阴冰伏,而患者术后多次化疗,仍出现肺、胸膜、锁骨、淋巴结多发转移说明存在热化变证,阳明主阖功能失常而出现火热燥在外在上。一诊诸多上热见证,如寐差、闪电样头痛、烦躁易怒、头重脚轻、面赤如醉等,皆属肾阴已亏于下,水浅则龙雷火不安于宅窟,时时上燔。此火如龙雷般来势迅猛,故发作时头痛如电击;本为虚证,方选引火汤引火归原、导龙归海,甚为妥当。反复思索,若仅为虚火,当不渴尿多、或渴喜热饮,而此患者喜冰冻饮,兼有肋间隙胀满闷痛、胸中烧灼感、便秘等症,均为阳明肺胃实热;故法张景岳玉女煎之意加石膏清解肺胃之热,同时加乌梅敛降离位相火。乳腺、锁骨、肺、胸膜等部位均为阳明经循行所过,多发转移灶提示阳明主阖功能失常。然李可老中医提出了“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此患者长时间不排便亦不觉腹胀,痰、白带色黄质稠均提示太阴己土之气不足,燥湿不济,郁而化热,故用大量白术通过恢复太阴“脾主升清”之力,使湿气能够发挥正常濡润功能达到增液通便之效;加半夏打开阳明燥土之气结,降逆化痰;急躁易怒、肝脏低密度灶、胆总管扩张考虑土不载木,五志过极化火,加大量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二诊龙雷火部分归位,诸症改善。大便次数增多,由之前羊矢状转为溏泥状说明。该患者土气之象类同持水性强、透水性弱、湿热熏蒸的沼泽地,对应中医己土之湿性太过,戊土燥性亦太过,己土之气犹如沼泽地持水性强的特性,极其缓慢地发挥着中焦如沤的作用,过强的燥气将食物转化出的少许正常湿气过分燥化,故表现为无腹胀、无便意、大便干结如羊矢[4];通过上诊方药协调土中燥湿二气,郁伏在内在深之处的湿热显现,故大便转为溏泥样、味臭。阳明燥热之气已转化,故此诊去石膏、半夏,加芍药甘草汤敛降甲胆,加海藻甘草汤相反相成,激荡磨积,清除痰毒;加大剂量黄芪、乌梅运大气,将离位相火敛降至生生之源、阳根之所。立足生命本源,此相火降至土下水阴中,则成为坎中一阳,彭子谓之“阳根”,郑钦安谓“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相火降得越深,阳根越强健、充足。
辨证加减
1.引火汤合麻附细存在水浅不养龙,伏邪内停的病机,如春季易发皮疹,可在加强“冬”封藏之力的同时托透伏邪。
2.引火汤加淮山药、泽泻暗合六味地黄丸之意,存在水浅不养龙,寒湿内生的病机,可加强顾护阴分、疏导三阴寒湿之力。
3.引火汤加大黄、乌梅临证火象复杂,此类患者除了龙火上燔外,同时合并厥阴中化太过之火热及阳明腑热,故加大黄、乌梅以彻阳明腑热,阖厥阴。
4.引火汤加石膏、牛膝、乌梅暗合“玉女煎”之意,其中用乌梅代替知母,可对治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痛、睡眠差、恶梦多,癌证火热燥气壅结在局部,但无法单纯清解阳明经热者。
文章来源于
中国知网和《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天创中医系列课程
购课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