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强院士
黄志强院士指出:胆-胰-肠汇合是体内最巧妙又无法复制的构件。解剖-神经-体液支配下胆囊,胆管,括约肌形成三位一体的功能性防御体系。肝尾状叶,胆囊,括约肌构成肝胆系统中的三件宝。
患者问:医生说我胆囊结石嵌顿在哈袋里,还压迫了胆总管必须切胆(即米氏征),手术风险很大。我一吃油腻就要上腹部疼痛,疾病折磨我,但我还年青,我很想保胆,有什么好办法吗?
确实,患者的疾病又称Mirizzi综合征,被认为是胆囊切除中遇到的最复杂情况之一。以往Mirizzi综合征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先切除胆囊的情况下,需要行操作复杂的胆道修补,胆肠吻合,设备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费用大,是最容易造成医源性胆道损伤及许多手术并发症甚至死亡。魏志力报告该院年1月至年4月收治的33例经手术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行腹腔镜治疗4例,其中3例中转开腹手术,仅1例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说明仅I型患者可行胆囊切除,而大部分是进行复杂的手术。蒋晓忠等在Mirizzi综合征术中胆道损伤的处理与预防一文中报道,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率分别为0~0.9%和0~2.35%,而Mirizzi综合征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率国外报道可高达16.7%,该院13.85%。龚伟智等报告43例Mirizzi综合征术前确诊25例,术中损伤胆管9例,占20.93%。同样,在保胆治疗中,Mirizzi氏症也是治疗的难题。因此在早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早期的保胆取石中曾被列为禁忌症,随着经验不断丰富,在部分医生中Mirizzi征已从禁忌症中剔除,但治疗方法二者有相当大的区别。莫国贤组,在开展保胆治疗后发现,除了胆囊肠漏需要缝合各自漏口之外,胆囊肝管漏是自身内漏,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于引流。从年开始,对有保胆指征的患者行腹部小切口,找到胆囊哈袋结石嵌顿处,取尽结石,对狭窄的哈袋整形,通畅胆囊通道,改善胆囊引流,改变结石形成的解剖学、动力学和胆汁流变学基础,降低结石复发率。如果是Mirizzi综合征4型,胆囊哈袋已与总胆管灌通成为一通道,无须修理。本手术不仅简化了手术操作,而且安全(特别对于高龄重危病人),可靠,节约。减少传统修补方法,特别是Loux-en-Y胆肠吻合修复造成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Mirizzi综合症示图,深黑色是嵌顿的结石
黄志强院士在《胆道的百年沧桑---从Langenbuch到Mouret》一文中指出:胆-胰-肠汇合是体内最巧妙又无法复制的构件。解剖-神经-体液支配下胆囊,胆管,括约肌形成三位一体的功能性防御体系。肝尾状叶,胆囊,括约肌构成肝胆系统中的三件宝。因此外科手术中实施胆,肠吻合的“功”与“过”亦需要重新评估。梁力建等认为,胆肠吻合缺点是①废用了括约肌生理功能,胆肠吻合为非生理性手术,使胆汁永久性改道;②胆肠吻合术更改了胆道解剖和生理功能;⑶胆肠吻合术后造成肠道细菌易位;④胆肠吻合后发生反流性胆管炎;⑤存在诱发胆囊癌的风险;⑥吻合口狭窄,有一定的发生率,一旦发生需要再手术,而且手术更加困难。
用保胆方法切开取石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优越性是既“保胆”又“保括”(Oddi括约肌)。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没有了胆道损伤,也维护了Oddi括约肌功能(控制胆道压力,有效维持肝胆肠胆汁循环功能,防止肠内容物逆反流入胆道及各种并发症产生,Oddi括约肌损伤将发生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莫国贤组-年62例中术后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第3年复发1例,5年总复发率1.6%。4例胆红素升高者,因梗阻解除,术后恢复正常。2例脂肪肝者,因胆囊恢复存储和浓缩功能,改善了肠肝循环和脂质代谢而病情明显改善。-年例Mirizzi氏症Ⅰ型结石病人术中行哈袋切开取石及成型术,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无胆道损伤。“保胆外科学”中又列举Mirizzi综合征4型(哈袋肝管瘘)二例,一例高令71岁胆囊功能尚好,取石保胆,胆囊引流。一例87岁胆囊萎缩,行胆囊大部切除,保留部分哈袋组织复盖哈袋肝管瘘,置T管和腹腔引流管。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心阅读。科学性不等于复杂性,能解决复杂问题,原理可靠的简单方法就最科学,用切开取石方法治疗Mirizzi综合征,是用简单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典型案例。上述介绍供患者参考,希望您喜欢。
莫国贤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