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科学预防胆结石访山东

医师简介:

  徐立友,山东大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欧洲归国专家。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结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协会胆道微创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外科手术学组组长、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肝胆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健康管理协会肝胆胰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个省、市级学术职务,年获由卫生部颁发的“第8届中国医师奖”。擅长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治疗肝胆胰肿瘤、胆道结石病。

近年来,胆囊结石发病率不断提高,10年前发病率在7%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现在高达10%以上。今年9月1日是第三个“胆囊健康日”,山东大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团队日前举行了为“关爱胆囊,共享健康”义诊关爱活动,记者就胆囊结石的防治知识现场采访了该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徐立友。

不吃早饭或只吃素不可取

  日前,家住外地18岁的小赵报名参军,可在体检中发现胆结石。医院说得切掉胆囊,可切掉胆囊就没法当兵了。无奈之下,他医院就诊,最终取出15颗“小石子”。徐立友介绍,该院近2周就收治了3个要“保胆取石”的“准兵娃”。

  “患者这么年轻,出现胆结石,应该主要是饮食习惯的原因。”徐立友介绍,通过询问患者的经历,小赵也承认这些年经常不吃早饭。徐立友通俗地解释说,人的肝脏会不停地分泌胆汁,每天大概分泌毫升左右,胆汁分泌出后会进入胆囊,就像仓库一样,胆囊的容积大概有40—60毫升。因为胆汁大部分是水分,而胆囊可以吸收水分,将胆汁浓缩后储存起来,当人进食后,胆囊会收缩将胆汁送入消化道。如果不吃早餐,分泌一晚上的胆汁会逐渐在胆囊中沉积,沉积多了就有可能成为胆结石。

“同样,常吃素也可能会引起胆结石。”徐立友说,这个和不吃早饭的原理相同。“此外,饮食结构也会增加患胆结石的几率,像沿海吃海鲜多,吃烤串、吃熏肉多的地区,胆结石发病率也会高,济南人爱吃烤串,胆结石发病率就高些。”徐立友说,这是因为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分泌的胆汁中胆固醇会高,这样就容易沉积结成结石。

切除胆囊后患多

  “以前发现胆结石,会将胆囊切掉,但现在看来,如果胆囊功能正常,切除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徐立友说,“切除胆囊后,肯定不会得胆结石了,但可能会得胆管结石,这个更危险。”他举例说,“近期我刚做了一个用十二指肠镜从嘴里取石手术,患者就是之前因胆结石切除了胆囊,但现在每隔七八个月,医院取胆管结石。”此外,切除胆囊后还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和返流性胃炎,甚至导致结肠癌发生率增高。

  徐立友指出,胆囊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消化免疫器官。欧洲学者研究发现,患结肠恶性病变的病例中,不少都有胆囊切除病史。“所以如果有功能的胆囊,我们都会行取石保胆。”

“一般而言,患有胆囊息肉和胆囊结石的患者,会有明显的右上腹部疼痛或厌食症状,但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这个时候尤其值得大家提高警惕。”徐立友说,“有患者总觉得胃不舒服,打嗝、恶心、腹胀、没有食欲,但当做胃病治疗,这其实是胆胃综合征。在胆囊结石患者中,有70—80%的患者患有此类疾病。”

一日三餐要科学

  徐立友表示,对于胆囊结石发病的高发年龄,医学观点文献比较认可的观点是40—50岁,但该院收治的患者中,30岁以下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胆囊结石患者中的上学或上班一族,早饭通常不吃,午饭凑合一下,晚饭猛吃一顿,恰恰违背了“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的人体生理规律,从而导致胆囊功能紊乱。当然,胆结石原因很多,例如胆囊畸形等。

  徐立友建议,预防胆囊结石要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心态良好、适当运动、饮食平衡。一日三餐遵循“早餐丰富、中餐足够、晚餐清淡”的原则。早餐可以适当喝些橙汁,吃点奶酪、煎蛋等,让“睡”了一晚的胆囊收缩一个,做个“胆囊体操”,排除其中的沉积物。

  同时,徐立友提醒,有不少胆结石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便置之不理,其实,沉默的胆结石更像体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发生结石阻塞胆囊管,就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或胆囊积水。结石还可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导致胆总管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专业老牌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shia.com/dsfy/4134.html


当前时间: